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切记降压降糖降脂 [复制链接]

1#

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男性、高龄、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需要积极降血压、降血糖、减体重、戒烟。

心脑血管疾病是多重危险因素所致

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链起始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从/75mmHg基线血压水平开始,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倍增。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等。

我国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85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隐匿性杀手,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常被人群忽视,很多都是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时才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尤其对于超重或肥胖、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更应加强血压监测。医院首诊测量和家庭自测,增加学校、社区、药店等公共免费血压测量点,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高血压常见的不典型症状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

一般患者血压目标需控制到/90mmHg以下;中青年建议血压最终目标降至/80mmHg以下;大于80岁的老年人血压降至不超过/90mmHg;在可耐受和可持续的条件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血压建议控制在/80mmHg以下来降低重要脏器的损伤,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索。糖尿病被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积极治疗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事件的发生。

积极治疗糖尿病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

加强下列高危人群的血糖筛查:(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岁;(3)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11)有ASCVD史;(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相对健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低血糖发生风险低时,可考虑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对于健康状况中度受损或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总目标老年糖尿病不同健康分层的治疗建议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罪魁祸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高脂血症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幕后推手。

脂质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基础

下列人群需加强血脂筛查:(1)家族性高脂血症;(2)早发冠心病家族史;(3)有糖尿病史;(4)肥胖;(5)运动少静坐多,饮食不节制者;(6)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7)皮肤有黄色瘤者;(8)长期酗酒抽烟者;

不同心血管风险患者血脂目标值

超重/肥胖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常伴有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体重每增加5kg,冠心病风险增加30%。减轻体重,可降低多重危险因素,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减轻体重降低多重危险因素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丁二烯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直接相关。吸烟使冠心病患病危险增加2倍,使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最高增加7倍,与吸烟量呈线性相关;吸烟使缺血性卒中相对风险增加90%,猝死相对风险升高3倍。

吸烟使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患者常常同时合并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异常,共同促进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和事件的发生。降压、降脂、降糖、减重、戒烟等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来降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保护重要脏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