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北战争,后世的《美国史话》中这样写到:“这是一场无法控制的战争,因为导致战争的分歧是如此水火不容,双方的仇恨又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似乎是命中注定要较量一番”。事实上,南北双方对于国家、政府的理解差异,也是导致这场战争的关键:北方认为南方人土里土气,地区观念严重且误入歧途,南北战争是捍卫年制宪会议所确定的联邦统一之战;而南方认为政府不尊重州权,南北战争是“维护南方诸州自由意志”的保卫之战,即便到了今天,美国南方仍然有人认为美国内战是一场“州与州之间的战争”,其潜台词是:美国联邦政府只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各州之间的自愿联盟,结束这种联盟同样也凭自愿——当决心结束蓄奴制的林肯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时,南方的猜疑、恐慌与冲动与日剧增,终于导致美国南北双方走向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词:“战争”。
01
所向披靡的南军统帅
当南北战争在骤然降临时,罗伯特·李刚刚从西点军校校长的位子上卸任五年,正在得克萨斯州野战军团长的位子上干得风生水起,53岁的他腰板挺直、动作麻利,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得州沙漠和草原中追击土匪、训练部队,丝毫没有意识到内战阴霾的悄悄逼近。
在直面南北战争的态度上,罗伯特·李是被逼无奈、卷入战争,他不仅在很早以前就把“蓄奴”视为“道德和政治上的罪恶”,还认为“联邦的瓦解是最大的灾难,”但当林肯总统要封他当少将、统帅十万大军讨伐南方时,面对唾手可得的名望、权力和荣耀,李拒绝了——他既不愿意看到联邦分裂,更不愿意“举起手打他的亲戚、儿女和老乡”。
▲美国安提塔姆战役,南北战争最血腥的一天
▲美国安提塔姆战役后,北军安葬阵亡士兵插画
一旦决心与南方共命运,罗伯特·李就勇猛无畏的战斗,“他的勇猛掩盖了内心的矛盾和疑虑”。在南北战争的头几年里,他在东线战场大显身手,凭着高超的指挥领导艺术,发挥南军保卫乡土勇猛的闯劲,经常利用速度机动和突然袭击来弥补己方给养装备的匮乏。以微弱兵力面对强大对手的罗伯特·李,频频以攻代守、屡屡大开杀戒,对北军将领基本上是遇佛杀佛、见魔降魔,北军统帅麦克莱伦、伯恩赛德、胡克,先后被李打得惨败,弄得林肯总统在白宫为前线惨败叫苦不迭:“不足6万腹饥衣破的叫花子把13万精兵杀得丢盔弃甲!”殊不知,罗伯特·李当时也是有苦难言——北方掌握了全美国主要的工业和技术,又解放了大批黑奴参军,武器、兵员源源不断,以奴隶种植园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南方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太弱小了,没有力量持久防御,只能拼命进攻。”
▲年时的罗伯特·李,屡战屡胜的他略显疲惫
在随后的葛底斯堡战役中,急于求胜的罗伯特·李遭遇了军旅生涯中最为惨痛的一败。即便如此,北军将领米德畏惧于对手的名头而犹豫不决,让七零八落的南军轻易撤过了波托马克河,以致原本可以一战解决对手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至此,林肯已经四易其将,没有一个人能百分之百的执行他“打败南军”的命令。
02
“棋逢对手”的厮杀
▲罗伯特·李的真正对手——尤利西斯·格兰特
华盛顿和东线的北军军官们,特别是那些西点军校的同窗们,大都被罗伯特·李这位昔日的墨西哥战争英雄震住了,他们一个劲儿地谈论李这位心目中的“军神”如何了不起、如何不可战胜。一直等到年,新任北军统帅走马上任后,罗伯特·李终于迎来了自己真真的对手——没错,就是十几年前那位因军容不整、被他当面训斥过的西点师弟,尤利西斯·格兰特。两员战将犹如一条铁路线上两列对开的火车头,最终在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猛然相撞!
▲年荒原之战油画
年5月4日拉皮丹河畔一个血色的清晨,曾是西点军校邋遢生的格兰特和最杰出的模范生罗伯特·李在战场上第一次狭路相逢。格兰特率军开进灌木和荆棘丛生的莽原,试图与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集团军决战,最终攻下里士满。早有准备的李迅速从侧翼发起进攻,想用骑兵和步兵把格兰特与他背后的渡口切断,结果没有成功;但格兰特也冲不出丛林,双方搅在一起,两军打成了一团混战,看得清时就凭着衣服颜色相互搂火——北军着蓝色制服、南军穿灰色军装,看不清时就朝有声音的地方射击,在整整两天的血腥厮杀中,格兰特和李都想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挨打,结果两个人都低估了对手:格兰特认为李不可能那么聪明,会派兵袭击自己侧后;李认为格兰特不可能这么坚定,在伤亡如此惨重下还能死战不退?结果,血战一再开演,越演越烈。战役结束后,虽然最终格兰特付出了人的巨大损失,但李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没有见过这么坚定的对手,他自己从这一天起也害怕出击了,破天荒的开始进入防御,害怕格兰特的坚定反击会造成的自己的溃败:实力雄厚的北方输得起一阵两阵,兵力和资源都有限的南方可拼不起。
然而,格兰特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了,几乎每一次都是扑向“攻敌之必救”的关键点,从荒原杀到斯波奇尔韦尼亚,再到北安娜河两岸,南北两军不断向东运动,不断互相进攻展开厮杀,南军的伤兵运往里士满,北军的伤兵运往华盛顿。自格兰特的部队渡过拉皮丹河以来的一个月中,伤亡己达5万以上,华盛顿唯一的军人公墓已经没有空地了。即便如此,格兰特还能获得了足够的兵员补充;南军的伤亡数字虽相对少一些,但没有什么后备军可以调来,罗伯特·李最担心的局面逐渐出现了。
▲年,在阻挡格兰特进军里士满作战时被击毙的南军尸体
更让人头疼的是,年6月12日夜,格兰特再一次不按规矩出牌,突然从冷港前线撤军,飞速进逼南部邦联首都里士满,直奔里士满以南25英里处的彼得斯堡,意在切断叛军首都与其余地区的联系。速来善于调动别人的罗伯特·李不得不再次被对手调动,亲自率部增援彼得斯堡,突袭未成的格兰特干脆安营扎寨,下定决心来了个长达十个月的包围战——这一手算是掐住了南方的命脉:李的精锐都被他拖在东线彼得斯堡,背后就是南方首都里士满,让不能让、退无可退。
▲彼得斯堡围城战中的北军大炮
▲彼得斯堡围城战中的北军攻城炮
与此同时,北军骁将谢尔曼则在西线亚特兰大大打出手,率军闪电般地直插南部邦联纵深,在南军重兵集团的缝隙中巧妙穿插迂回、一路轻装急进,兵不血刃般拿下南力最大的工业城市亚特兰大,又马不停蹄地直插萨凡纳,至此,“南部同盟”的领土被劈成两半,南军南部主力部队全军覆没,南北战争的胜利天平彻底倒向北方,南军的失败已成定局。
▲年,饥饿难耐的南军发动冲锋,
抢夺北军牛群作牛排食用,史称“牛排冲锋”
▲北军彼得斯堡围城战插画
▲被北军击毙的彼得斯堡的南军
年2月,格兰特的部队在东线一番苦战,成功绕到彼得斯堡后面,切断了李南面的给养线,联邦军的炮弹呼啸着落在彼得斯堡,火车无法再安全抵达该城。面对格兰特不断向西延伸的战线,缺兵少粮的李的防线越来越薄弱。3月13日,近乎绝望的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不得不宣布放弃蓄奴制,批准黑人士兵入伍参战,可惜为时已晚、大势已去。仅仅一个月后,精疲力竭的罗伯特·李为了部下的生存,不得不狼狈地撤出彼得斯堡。撤退途中,饥饿的南军士兵们眼睛发绿、见啥吃啥,连野洋葱、野草、隔年的烂土豆都不放过,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往肚子里填,其窘迫处境可见一斑。
罗伯特·李想通过撤退来挽救部下的命运,可人家格兰特却完全不给李喘息亡命的机会,率领东线北军猛追狠打,一路败退的南军险象环生、厄运连连,最倒霉的是,西逃之路也被西线赶来的谢尔曼北军骑兵死死堵住,李的儿子卡斯蒂斯也在战斗中被俘。罗伯特·李纵有回天之术,也无法改变四面楚歌的绝境,骁勇半生的他终于意识到:打不下去了。格兰特也亲笔来信,建议他“体面”投降。此时此刻,这两位来自西点的毕业生都开始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战争,接下来的问题就只剩下一个:谈判。
03
夕阳西下的英雄落幕
年4月9日,基督教复活节前的星期日下午,在阿波马托克斯的一幢结实的民宅前,两个在美国内战的战场上厮杀了五年的西点同窗:罗伯特·李和尤利西斯·格兰特终于再一次会面了。
▲年,衣着华丽的罗伯特·李(右),
向邋遢师弟格兰特(左)投降
两位统帅的会面极富戏剧性:罗伯特·李足登高筒靴,靴筒顶端缀着红绸子,靴跟钉着金马刺,他的新军装格外笔挺,不但披挂着绣花的肩带,配有崭新的枪皮带,还系着一根饰带和一把镀金的剑,剑柄是个狮子头;而格兰特依然是不修边幅、肮脏邋遢,没有佩剑、没有饰带不说,穿的是褪了色的北军列兵野战军服,连中将军衔都是硬缝上去的,而且,由于北军司令部的马车在阻止南军的激烈战斗中被弄坏了,他不得不在春日的泥淖中连续步行35英里,拖着溅满泥泞的脏靴子来参加这一历史性的会议——值此重要历史时刻,两位英雄依然保持着各自独特的本色和风格,如果碰到不了解历史的人,很容易把双方的角色颠倒:误以为李是辉煌的胜利者,而格兰特才是失败的倒霉蛋儿。
整个谈判过程非常短暂,格兰特开出的唯一投降条件是:“南军官兵将凭誓获释,不得重新拿起武器,全部武器、弹药、给养都要作为缴获的物品而交出,但不包括军官的随身武器”。他同意了李将军的请求,“让每个声称拥有骡马的南军官兵把牲口带回家去,耕种他们的小块田地”,以助于解甲归田的他们收获下一季庄稼,养活家中老小过冬。当北军士兵欢呼胜利时,格兰特马上下令阻止:“战争结束了,叛乱者们重新成了我们的同胞。”林肯获悉李将军投降后大喜过望,当即下令白宫演奏南方歌曲《迪克西》以示敬意:“从现在起,南方人又是我们的骨肉兄弟”。
▲年的罗伯特·李,
再帅的名将也逃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
老兵不死,仅仅隐退。当南北战争的硝烟在美国的天空中散去后,罗伯特·李已经无家可归,位于阿灵顿的老家被战火付之一炬,成了埋葬北军阵亡将士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李如同自我流放般来到美国小镇列克星顿,特意为南军将士守灵,在谢绝了很多高额收入的工作邀请后,他最后选择出任弗吉尼亚华盛顿大学的校长,年薪仅有区区美元。尽管如此,知识渊博的李还是在这个职位上取得了斐然成绩——不仅在教育哲学上提出了终生学习的必要性,还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系和商业系,改善了学校的财政状况和校园建设,一度使该学校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学院之一,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改名为“华盛顿—李学院”。年10月12日,集军事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罗伯特·李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3岁。
▲年,旅行中的罗伯特·李
有趣的是,罗伯特·李去世后,凭借着出色的军人指挥艺术和在南方各州的民间声望,与生前的老对手格兰特一起,入围西点军校校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将”(其余两位是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年,里士满市还树立起了他的纪念雕像,这也正是本文开头所讲述的、近日美国“推倒雕像”风潮中饱受攻击的那一尊……
▲年,在里士满市建成的罗伯特·李纪念雕像,
最近备受抨击
(全文完)
欢迎读者扫码加入我们的交流群
我们期待与您
畅聊军事交汇思想激荡火花
图片来源:图片来自互联网
排版:概略北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云上国防”(ID:YUNSHANGGUOFANG)
国际形势
兵器知识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