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6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重磅发布。
本期内容医院内分泌科张帆主任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的特色及更新要点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分享。
张帆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深圳市国家级领*人才
深圳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
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基层糖尿病管理学组委员
吴阶平基金会肥胖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内容精读
?本次指南更新首次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中,新增了包括年龄、病程、有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远期并发症管理与体重管理方面亦被重点突出
?在药物治疗和诊疗路径中,除了肯定生活干预与二甲双胍的基石地位外,凸显了药物二联使用的无差别化,需要根据个体化控制目标进行选择。
?对于合并ASCVD或有高危风险、心衰、CKD的T2DM治疗,无论HbA1c水平如何,采用GLP1-RA及SGLT2抑制剂作为标准治疗,以取得心肾获益。这也与版最新的ADA相一致。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控制、维持血糖稳态、减少低血糖和CKD更广泛人群的使用,DPP4i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利格列汀在减少血糖波动与各级CKD患者中都发挥独特优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升至11.2%(WHO标准)
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在版指南中,根据最新流调数据显示: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没有出现平台或拐点。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此前一直作为血糖的监测指标而非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在本次指南更新中,CDS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新增建议具体为: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版指南中更新细化了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版指南将HbA1c个体化目标设定的影响因素分为:
不可变因素(年龄、病程、诊断寿命、合并症、并发症、对低血糖等副作用的耐受性);
可变因素(患者主观意愿、资源及支持系统、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两个大类。
共九个小类,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上图中向左为更为严格,向右则更为宽松)。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版指南进一步强化了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地位,同时,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性,新增建议具体为: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版指南中提出的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糖尿病诊疗路径更新
版指南中指出,经过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干预之后,一旦患者合并有ASCVD(或高危因素)、心衰、CKD,即使患者的HbA1c已经达标,也建议使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
新增“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章节
版指南中将体重管理作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写入指南,并规范了管理目标和手段,具体如下: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若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血糖监测新指标:TIR写入指南
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革新与成熟,糖尿病血糖管理指标也出现了更新。版指南提到: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