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糖尿病喜欢找上哪些人如何防治糖尿病
TUhjnbcbe - 2023/4/8 9:42:00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yuyue/

糖尿病,这种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老年病」的慢性疾病,它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了,而患病率也正以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飙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5亿,预计到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年18~4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13.2%,而年同人群的患病率已达17.5%。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亿,已成为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意味着每10个国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已占到了接近一半的比例!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如此严峻,现在,您还觉得糖尿病离我们很远吗?

防控「糖尿病」刻不容缓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护士作为医护人员,在糖尿病管理中,对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治糖尿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普通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及医护人员的帮助,尽早发现糖尿病,将它“扼杀”在萌芽阶段!当然,健康是自己的,在防治糖尿病的战役中,医护人员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想要真正战胜糖尿病,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医生表示:不论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通过积极干预和改变生活方式,就能够大大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根据最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为: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者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耐量减低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GDM(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的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糖耐量减低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约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对比一下,你中招了吗?也许,糖尿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盯上你了!所以,预防才是硬道理!

如何防治「糖尿病」

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糖尿病,一旦确诊糖尿病,可能就得终生用药了。所以,正常人跟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该把预防糖尿病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五驾马车”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经典策略,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糖尿病人群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

注重糖尿病教育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下一个目标。所以,我们要抛掉以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认真学习糖尿病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做到早明白,早预防,早发现,有效防治糖尿病!

控制饮食,远离肥胖

病从口入,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糖尿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跟饮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嗜好甜食等等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推动健康人群加速迈向“糖尿病”深渊的无形大手。人体每天需要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长期摄入超标的热量,胰岛负担加重,而那些“无处安放”的能量就只好转化为脂肪,肥胖随之而来,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也就不远了。对于咱们普通人而言,想预防糖尿病,饮食上就要记好这些原则:少食多餐,控制热量,均衡营养,搭配合理,蔬菜为主,水果适量,鱼肉适当,粗细搭配。

运动治疗,必不可少

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还能强健体魄,让身体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可以抵御疾病的侵袭。运动还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以及血液粘稠度,运动疗法,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尿病患者都是有效的。建议每周保持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朋友们不妨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最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可以很好的降低餐后高血糖,保持血糖的稳定。

遵循医嘱,管理体重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按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以外,控制体重也至关重要。肥胖是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诸多疾病在内的高危风险因素,一旦体重超标,就会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控制就容易出现问题。内分泌医生建议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BMI最好控制在18.5-24。同时,男性腰围要小于90cm,女性腰围小于85cm。勤测血糖,积极控糖血糖是判断糖尿病的最直接的参考指标。很多糖尿病人在早期,可能都没有任何症状,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血糖高了,当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这时候都已经晚了,因此,日常检测血糖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咱们普通人跟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糖尿病人跟家属,日常的血糖监测都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及时反映我们血糖的情况,一旦发现血糖高了,就可以提早干预,做出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糖尿病。建议在空腹8小时后、吃饭前或吃饭后2小时测量血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低于7.8mmol/L。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10.0mmol/L以下。综上,知识学习,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日常监测血糖等等,都是日常防控糖尿病的重点工作,联合国糖尿病日,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糖尿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喜欢找上哪些人如何防治糖尿病